口鯰魚是鯰形目鯰科魚類中長的快大的種類之一,常見個體重5~10KG,大的個體重達60KG.它的頭部寬而偏扁,眼睛小而嘴巴大,故有大口鯰之稱.它的上下頜密布向內倒鉤的細齒,獵物一旦被咬住極難逃脫.成魚有須兩對,其中一對上頜須很長,另一對下頜須則很短,往往不易被發現,但在幼魚期有3對須.其背鰭短小,簇狀,無硬刺;胸鰭有一粗壯的硬刺,其外側無明顯的鋸齒,但手摸之有粗糙感;臀鰭特長,且與尾鰭相連;尾鰭小,中間內凹,且上葉長與下葉.大口鯰的體色隨環境和食物種類的不同而有所不同.背部和體側多為黃褐色,青灰色,黃綠色,腹部成灰白色,雜以黑色斑點,但無云狀花紋,各鰭灰黑色.
大口鯰天然分布于我國長江以南的各大江河水域中,常見個體重約2至5千克。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進行人工馴化養殖。飼養表明:南方大口鯰具有生長快、個體大、養殖周期短、飼料易解決、適應環境強、經濟效益顯著等優點,是的水產優良養殖品種之一,推廣養殖前景廣闊。大口鯰屬兇猛肉食性魚類,狀態下以捕食各種魚蝦和水生昆蟲類為生,在馴養過程中能使其食性發生改變而以人工配合飼料為主。由于大口鯰有同類相殘現象,所以在其不同養殖時期要注意投飼技巧,以確保養殖效益的提高。親魚培育是人工繁殖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,它直接影響到親魚性腺發育及繁殖工作的成敗。大口鯰親魚培育的餌料有活餌和人工配合飼料兩種。對于的大口鯰親魚,因其食性短期難以轉變,應以活餌為主,投喂鯉、鯽、泥鰍、小雜魚等,適當搭配畜禽內臟,每周投喂一次。對于人工培育的親魚,可采用的親魚配合飼料,飼料中蛋白質含量要達到52%左右。在親魚培育期好采用人工配合飼料與鮮活餌料交替投喂,效果更好
成魚飼料主要是人工配合飼料,要求粗蛋白質36%~42%,顆粒直徑3毫米~5毫米。在池塘養殖條件下,有條件的地方可投喂鮮活動物性飼料,包括各種野雜魚、家魚苗種、羅非魚自繁仔魚、動物內臟、蚯蚓、蠅蛆、螺蚌肉等,這些飼料質量好,但數量有限,適合農家小規模養殖。一般成魚飼料可按以下配比:魚粉25%,花生仁粉18%,酵母粉5%,魚油1.1%,玉米粉10.4%,復方氨基酸2%,預混料2.5%。加工中要注意原料盡可能粉碎,并且粘合劑質量要好,以飼料顆粒在水中1小時左右不松散,以提高飼料利用率。
在網箱養殖條件下,因大口鯰屬底層魚,不喜上浮搶食,而喜歡在箱周圍和4個箱角棲息活動,所以設置飼料臺,一般每10平方米水面設1個,懸掛在箱內離網底20厘米~30厘米處。投喂時將飼料撒在飼料臺上方水面,在飼料顆粒逐漸下落過程中被大口鯰吞食。在大口鯰全長5厘米~10厘米時,日投餌率為魚體重的8%~10%,日投3次~4次;全長在10厘米~13厘米時,日投餌率為魚體重的4%~6%,日投2次~3次;全長在23厘米以上,投餌率可降為魚體重的1%~3%,日投喂1次~2次。每天后一次投餌可安排在晚上10時左右進行。在稻田養殖大口鯰的條件下,可以投喂從其他水域中捕獲的野雜魚或以廉價的低值魚作為飼料,也可將這些小雜魚用絞肉機絞成肉泥,混合其他植物性飼料,以面粉粘合制成混合餌料投喂,既方便又實惠,能滿足大口鯰小規模養殖的營養需要。如果采用稻田養殖或規模較大時,則需投喂人工配合飼料。
昌隆水產雜交大口鯰魚苗,深圳直供大口鯰魚苗
更新時間:2021-12-07 21:23:04